都市类报纸兴起的主要原因
都市类报纸能够兴起,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报纸的自费订阅市场。面对一个新生的区域性市场,追求整个市场者可能获利最多。准确地说,不是追求“整个”,而是追求“最大”的细分市场,报纸着眼于读者需求的共同处,希望满足尽可能多的读者,求得最大的发行量,可能掘到最饱满的“第一桶金”。《华西都市报》突破在西南,是因为它是大而全的综合性都市类报纸模式的首创者。各省市的第一批都市报,大多都是结合当地实际运用了“华西模式”,也是走大而全的综合性报纸之路,也大多迅速红火,以至全国出现了“都市报现象”。“都市报现象”,实际是综合性的都市类报纸节节胜利、风靡全国的现象。前面树起榜样,新报纸步步跟,老报纸虚心学,商报不言商,晚报不晚出,大家都来大而全。只因市场正在迅速成长,报纸即使差一点,往往也能不三不四赚到钱。但这个黄金时代到市场成长减慢,也就是市场成熟时也就结束了。这时候,尘埃落定,只有数一数二的赢家通吃了。成都有七家定位雷同、风格相似的综合性都市类报纸,尽管各报都殚思竭虑,都配有精兵强将,但除了两家赢利外,其余五家都亏损。亏损金额最高的达3600万,最低的也有2200万。大家都想获得“多数”利润,都去角逐最大的市场,必然使这个市场高度开发,竞争异常激烈,效益回报日益微利化,结果是市场越大,利润越小。
市场一旦成熟后,真正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是专门化报纸。因为我们说市场成熟,实际上不是指“整个”市场,而是指“最大”的细分市场,即满足尽可能多的读者的市场。首先,尽可能多的读者不是一切读者。哪怕最大的细分市场已经饱和,也还存在不少空白的更小的细分市场。其次,读者有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,能发掘出别人没有发掘的潜在需求,那就创造了新的细分市场。再次,读者的需求在变化,读者群在不断地分化重组,还会不断产生新的细分市场。这三种情况,正是目前全国多数地区,尤其是报业发达地区的现状。这种市场,正适合专门化报纸大显身手,尤其是那些瞄准“主流人群”或“社会核心人群”的专门化报纸,在我国,一般是把最具社会行动能力的,拥有较多“消费话语权”、“知识话语权”、“时尚话语权”、“管理话语权”的人群统称为“社会核心人群”。成为“社会核心人群”的信息纸、实用纸、娱乐纸、观点纸,或某时某地的什么什么纸,将带来可观的利润回报。因为这些人群,是广告商追逐的对象。而都市类报纸进入市场,一条基本思路就是:从广告商的需求角度来定位读者,再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定位传播内容;考虑到专门化报纸都不是白手起家,因而可以补充另一条相反的思路:用自己专长的传播内容去满足某些人群的特定需求,吸引他们的眼球,进而吸引广告商的口袋。两条思路相辅相成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北京社区电梯广告收费标准是什么
- 投放公交广告应该如何选择
- 北京地铁车门广告介绍
- 北京电梯电视广告投放介绍
- 门店如何投放北京公交站牌广告
- 京港地铁广告投放形式介绍
- 北京电梯广告收费标准
- 北京公交站广告怎么投放
- 北京地铁广告投放多少钱
- 小区电梯广告一般多少钱一年
最新资讯文章
- 北京社区电梯广告收费标准是什么
- 投放公交广告应该如何选择
- 北京地铁车门广告介绍
- 北京电梯电视广告投放介绍
- 门店如何投放北京公交站牌广告
- 京港地铁广告投放形式介绍
- 北京电梯广告收费标准
- 北京公交站广告怎么投放
- 北京地铁广告投放多少钱
- 小区电梯广告一般多少钱一年